女王、披头士、教练 他们串联起英国足球的30年

  科科,本来想写段足球人文历史,谁想到贯穿始终的披头士那首歌,因为那个数字也可以让人产生联想??在自己的地盘把原文贴一下把,删后链接:女王、披头士、教练 他们串联起英国足球的30年折腾史,下文含公开发布时被删除部分……

  俄罗斯2018年的夏天,为英国足球提供了足够好的结局,但绝不是最好的。他们一心想把今夏的光荣回溯到1966年的高度,但曼朱基奇加时赛的致胜一球,让这次追溯只到达1990年就戛然而止。

  对于一直自诩为足球发源地的英国,那是他们足球荣誉室中仅有的2次世界杯四强经历,以及一个冠军。

  在查尔顿爵士、赫斯特爵士,以及虽然不是爵士、但被授予英格兰队终身队长的博比·穆尔红得发紫的那个夏天,英国人为之痴狂的除了捧起雷米特杯的足球小伙,还有另外一个——用现在的话说——顶级男子天团。甲壳虫乐队,或曰披头士,这个已经成为英国文化图腾的传奇乐队,在英格兰队夺冠的第二年发行的唱片《佩珀军士孤独心俱乐部》中,有一首轻松俏皮的小曲,叫《当我六十四岁时》(When I’m Sixty-four)。

  这首歌不像麦克特尼爵士在2012年伦敦奥运开幕式上,带领全场大合唱的《Hey Jude》那样家喻户晓,而更像是年轻恋人之间逗俏和撒娇的絮语:“当我老了,头发掉了,好多好多年以后/你还会送我一张华伦丁,生日卡片,酒一瓶?”点睛之笔还是那一句:“你还会需要我吗,还会喂饱我,当我到六十四岁?”(中文歌词为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译。)

  但是年轻的恋人,又怎会真的知道六十四岁时的滋味?六十四年,甚至比一甲子还要多4年,可以举办足足16届世界杯。对于当时风华正茂的英格兰队和披头士,那都是远得仿佛望不见的未来。但半个多世纪过去,即便夺冠那年懵懂的英国孩童,很多也即将迈过那个岁数。一切都在改变,唯一不变的——英女王还是伊丽莎白二世。

  半个世纪太久,我们就回望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。那年的英格兰队也是在90分钟内与对手西德队战平,最后遵循英国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,败在了点球决战中。英女王今年九十二岁高寿了,那年夏天,她恰巧六十四岁。

  那场比赛在80分钟攻入扳平一球的莱因克尔,一直被视为英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射手之一。但退役后作为评论员上镜机会多了之后,却彻底地放飞了自我。前几年因为“如果莱斯特城夺冠,我就穿内裤上节目”的言论,还引得时任首相卡梅伦幸灾乐祸地看好戏。孰料,他居然连英女王的玩笑都敢开?

  那是4年前的巴西世界杯,小组赛前两场两战皆墨的英格兰队,要寄希望于同组的意大利战胜哥斯达黎加队,才能保住晋级的理论希望。当时意大利队阵中同样以放飞自我闻名的巴洛特利发了一条推特:“如果我们击败哥斯达黎加,我想让英国女王亲一下我的脸。”

  原以为严肃的英国人会对巴神不恰当的玩笑嗤之以鼻,但莱因克尔偏偏接茬了。在BBC的一档节目中,他就对巴神隔空喊话:“马里奥,如果你们能够击败哥斯达黎加,并且末轮进球赢下乌拉圭,你的愿望将有可能会达成,我们会尽量帮你安排!”

  但是帮助英格兰队小组出线,就想赢得女王之吻?巴神想得未免太多。1966年夺冠的那支冠军球队中都不曾有人享受这一待遇。首次在英国本土举办的世界杯赛,也成了英女王因足球场合亮相的最早影音资料。当年刚满40岁的伊丽莎白二世,穿着一身浅绿色的外套,头戴礼帽,缓步走入场内,发表了“欢迎足球回家”的开幕致辞。

  英女王1952年正式加冕至今,总共经历了13任首相,以及19任英格兰队主教练。号称是做了60多年阿森纳队球迷的伊丽莎白二世,在位期间授予爵位的英国足球重磅人物不在少数,但谁也没能让英格兰足球重新到达1966年夏天的那一高度。即便1990年,英格兰队跻身四强的战绩,她恐怕很难料到,再回到这个高度,足足要等待28年。

  今年4月,英女王宣布将卸任英联邦元首,并推荐查尔斯王储继任,但给出的时限是“有朝一日”。超长待机就是这样的体验,你见证了所有最好的与最坏的时刻,在苦苦等待后却发现下一次荣耀的巅峰,恐怕得等你离开后才到来。

  1990年,带领英格兰队挺进世界杯四强的主教练,正是博比·罗布森爵士。他在1990年世界杯后正式卸任,并接受了第一份英国之外的教职,在荷兰的埃因霍温队。在此之前的8年,他率领英格兰国家队参加了2届世界杯、2届欧洲杯,也是马拉多纳“上帝之手”的亲身受害者。在他之后,英格兰队迎来送往了13任主帅,却没有哪个再能在这个位置上坐满8年。

  出生于1933年的老罗布森,在1998年世界杯开幕时刚刚送走自己的六十四岁不久。彼时英格兰队的主教练已经是霍德尔,而老罗布森刚刚卸任巴塞罗那队教练没多久。要说除了情感层面,本届世界杯与他还有什么关联,那就是他一手栽培的“外星人”罗纳尔多正准备以惊艳的表现亮相世界舞台。

  当时英国球迷的目光,都还盯着那个身披英格兰7号球衣的帅气年轻人。这是老罗布森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数字,因为在1966年那支冠军球队之前,他才是那个穿着7号球衣的传奇。遗憾的是,当英格兰队在1962年智利世界杯征召他入队时,他却因为严重的脚踝伤势作别;4年之后在本土捧杯的那些年轻后辈中,自然也不会有他的身影。

  1998年,因为有了贝克汉姆,因为某个历史对称的玄幻算法,英格兰队又一次被纳入了冠军热门的讨论之列——这恐怕也是迄今最后一次拥有此类待遇。其后发生的一切不用我多加赘述,小贝成功抢镜,却是以一种英国人最不想看到的方式;英格兰队还是秉持逢点球必败的传统,在1/8决赛败在了阿根廷人的脚下。那一年除了欧文,毫无惊喜。就像英国人在其后很多年仍苦苦期盼靠谱的年轻前锋出现,却苦笑着等来了一帮“快乐足球”的拥趸。

  那也算是1990年之后,与英国足球有关的所有人理想到现实摔得最狠的一回。自那之后,有了诸如“欧洲中国队”、“三喵”等一众调侃性的昵称,英格兰队渐渐从触不可及的偶像变成了喜剧般的存在。虽然成绩毫无起色,但没有过高的希望便也没有失望的苦涩。直到今年,反而等来了惊喜的收获。

  六十四岁这年,老罗布森的诸多海外弟子也从法兰西铩羽而归。他在埃因霍温和巴塞罗那着力提拔的荷兰黄金一代,最终止步半决赛;而他视如己出的罗纳尔多,也在决赛中莫名迷失。

  即便是在人生的最后10年,老罗布森仍在为英国足球的未来呕心沥血。他在1999年回到了国内,执教纽卡斯尔联队5年,最终在2009年因患肺癌逝世。为世界足坛贡献出罗纳尔多和穆里尼奥的他,却终也未能看到英格兰队重回1990年的高度。

  即便是不熟悉披头士的朋友,多数应该也都看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,带领全场合唱《Hey Jude》的那个老头。他并不是在翻唱孙燕姿的歌,他才是写了这首歌的保罗·麦卡特尼。

  历经了和约翰·列侬同在聚光灯下的黄金岁月,已过古稀之年的麦卡特尼几乎成了披头士留给世界仅存的遗产。英格兰夺冠1年后的1967年,当他唱响那首《当我六十四岁时》,希望披头士永远年轻、永远热泪盈眶的歌迷们恐怕在想,那是2006年的事情了,太远。

  彼时的麦卡特尼恐怕也不会料到日后团队的解散、单飞,以及终结列侬生命的那一枪。作为利物浦本地人的他,在1966年英格兰队捧杯前,还为埃弗顿队的足总杯夺冠欣喜万分。没错,虽然埃弗顿队和利物浦队之间难以取舍,但这并不妨碍他为足球而疯狂。

  虽然算是利物浦人的“敌营”,但曼联队中有更多麦卡特尼的拥趸。吉格斯有一把签着“生日快乐,傻瓜”的吉他藏在家中,那是来自麦卡特尼的生日礼物。鲁尼的女友送了把天蓝色(曼城队色)的吉他给他,结果被小胖怒捐给慈善机构,而女友作为补偿又让麦卡特尼签了一把,才算赢回男友的心。

  但就是这个拿到签名吉他乐呵呵的胖男孩,在自己二十一岁、麦克特尼六十四岁的这年夏天,用一张不冷静的红牌终结了自己的首次世界杯之旅。那年的英格兰队仍有贝克汉姆和欧文,中场有状态鼎盛的“双德”组合,挟连续第二届闯入八强的余威,正欲走得更远时,鲁尼在1/4决赛中,粗野地蹬踏葡萄牙队的卡瓦略后,才带着怒气推了一把他在曼联的队友。那是C罗,那年他们都是21岁。

  那其后两人还在曼联队做了3年队友,直到2009年C罗加盟皇马后,两人职业生涯的轨迹越差越远。2006年世界杯八强的战绩,对于英格兰球迷而言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,但似乎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。从此英格兰队大赛阵中再无小贝和欧文,执教成绩尚可的埃里克森并不光彩地下课,而英国球迷除了发现世界杯八强都是奢望之外,连错过欧洲杯决赛圈这种尴尬,都只得默默承受。

  2014年世界杯前夕,麦卡特尼前往乌拉圭举办自己的个人演唱会,并和当时效力于利物浦队的苏亚雷斯展开了一段隔空视频对谈。在被问及对于英格兰队和乌拉圭队同组比赛的展望时,他依旧是满满的爱:“不要问我支持哪一方。反正你们不可能赢英格兰,英格兰会赢得世界杯。你知道,我知道,大家都知道。”

  让他失望了。英格兰队1-2输给了乌拉圭队。攻入唯一一球的正是鲁小胖。他最终和没能赢得女王之吻的巴神一样,小组赛结束就匆匆作别。

  2006年,麦卡特尼见证的世界杯,或许正是温格最春风得意的一届。“教授”虽然并非任何一支国家队的主帅,但阿森纳队在那一届为32强输送了足足15名国脚,在各路豪强中位列榜首,恰好比同城对手切尔西队多一人。

  作为英超诸强中阵容国际化的典型,当年阿森纳的15人中只有3位是英格兰国脚——阿什利·科尔、坎贝尔和沃尔科特。

  4年后的南非,阿森纳队仍有10名国脚跻身决赛圈,但对英格兰队阵容的贡献却是……0人;又过4年后的巴西,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0人、2人——那两个是威尔希尔和张伯伦。

  2014年世界杯时,温格距离自己的六十五岁生日还有4个月。让他稍感欣慰的是,默特萨克、厄齐尔和波多尔斯基这3位阿森纳弟子随德国队一起捧起了世界杯;当让他头疼的是,这3人最后都缺席了新赛季的英超开幕战。阿森纳队所有10名参赛球员的累积上场时间达到2929分钟,“教授”一个劲儿抱怨英超赛季开始得太早。

  这似乎是温格入主阿森纳队的20多年间一直扮演的角色,一边为英国足球输送着年轻人才,一边又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的博弈中立场强硬。在目睹了英格兰队在世界杯上车祸现场般的表现后,号称曾经多次拒绝英国足总示好的温格,又不可避免地和主帅一职联系在了一起。

  2014年,当霍奇森灰头土脸地率队回家后,英国足总甚至放出风声来说,未来的教练人选可以不是英国人。这并不稀奇,坚持了几十年血统纯正的英格兰主帅一职,在20世纪前10年就一气儿迎来两位世界级“外国人”名帅。儒雅的埃里克森与英格兰队气质还算吻合,也两次率队进入世界杯八强;至于卡佩罗,只能说一句我们都没错,只是不适合。

  正当温格又一次进入主帅人选的讨论范围时,英足总却选择继续信任霍太公。以至于温格时隔2年又开始与英格兰队互抛媚眼时,还要拿霍太公糟糕的带队成绩说事:“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以及本届欧洲杯中,英格兰队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。我之所以说执教英格兰队是一个有趣的挑战,原因就在于此。”

  霍太公的时代结束后,临时顶替的阿勒代斯,以及正经接手的索斯盖特,也都还是传统的英式教头。不过虽然温格在上赛季结束后就结束了自己在兵工厂22年的执教生涯,恢复自由之身的他成了诸多豪门遐想的对象;但索斯盖特本届率队所取得的战绩,应该可以保证较长一段时间内帅位的安稳。

  但至少,温格不必再担心阿森纳队众将被世界杯累坏了。毕竟2018年世界杯上,阿森纳队贡献的国脚人数已经减至8人,而且,操心阿森纳队下赛季表现的已经变成埃梅里了。

  当麦卡特尼写下这首歌时,怕是不会想到,一些对于英国、对于英国足球具有深远意义的人,在各自六十四岁时所经历的那届世界杯,能串联成英格兰队两次四强经历之间,那段几经浮沉、希望与失望并存、荣耀与段子齐响的奇异遭遇。

  于是,我也曾想过翻开大事年表,看一看哪位英国名人在今年度过了自己的六十四岁生日,能给这篇文章来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尾音,但终于还是失败了。唯一接近的是托尼·布莱尔,撒切尔夫人后又一位做满10年的英国首相。布莱尔先生在世界杯前的一个月刚刚告别了自己的六十四岁。他是披头士的歌迷,也是一个不算狂热但还算合格的足球迷,不仅与多位球员、教练私交甚笃,还曾发表讲话怒斥言辞失当、侮辱残疾人的英格兰队前主帅霍德尔,直接导致后者被炒。

  这是一位个人能力和魅力出众,但因为一些重大决定的立场而饱受指责的争议首相。他对于足球也有不小的远景规划,曾盼望建立融合英格兰、苏格兰、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诸俱乐部的“大英联赛”,但终究只是落在了草图上。

  布莱尔首相任内一次访华时,与中国学生交流时曾被问及最喜欢披头士的那首歌。于是他和夫人一起,清唱了这首《当我六十四岁时》。